全国服务咨询热线:13388425012(南区)15325881717(北区)
病虫害图库

水稻稻瘟病|图片|特征|防治方法

发布时间:2024-10-24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33

水稻稻瘟病介绍:水稻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,可引起大幅度减产,严重时减产40%~50%,甚至颗粒无收。需要尽早进行防治,本文将针对水稻稻瘟病的为害症状,病原,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。

水稻稻瘟病为害症状:

1.苗稻瘟

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叶片上,基部会变为灰黑色,稻谷叶会变淡褐色,出现卷缩,以及枯死,严重时会成团枯死,如火烧状。

2.叶稻瘟

一般于分蘖期以后,可分为慢性型和急性型两种,急性型的病斑一般是褪绿色,圆形、椭圆形、或者不规则的形状,病斑的背面会生出灰绿色霉层。而慢性型的叶片会产生暗绿色的斑点,中间部分是灰白色,外面会有黄色的晕圈,病斑上会出现少量的灰绿色霉,当环境条件适合于发病,慢性可以发展为急性型,同样的急性型也可以发展为慢性型。

 3.节稻瘟

稻节上初生褐色小点,逐渐扩大,围绕全节,使节部变黑、干枯、下陷;表面上长出黑色霉层,容易出现折断,会对结实、灌浆造成影响,导致枯穗或半枯穗。

4.穗颈瘟

穗颈上部分是淡褐色病斑,边缘有水渍状褐绿现象,向下、上扩展,长达2—3厘米的长斑,发病早的造成白穗,发病晚的则成熟度下降,秕粒增加,穗部的枝梗,以及小枝梗会受到危害,变为灰褐色。

5.谷粒稻瘟

一般在谷壳上出现灰白色或暗灰色不定形病斑。严重的谷粒枯白,成秕谷。

水稻稻瘟病病原:水稻稻瘟病为真菌性病害,病原菌为稻梨孢菌。病原主要有:1、种子的问题  2、气候问题 3、种植的密度 4、田间管理的问题。

1.jpg

水稻稻瘟病发病规律:

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。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,借风雨传播,进行再侵染。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—8小时。适温高湿,有雨、雾、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。阴雨连绵,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,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,病情扩展迅速。同—器官或组织在组织幼嫩期发病重。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,抗病力弱发病重。光照不足,田间湿度大,有利分生孢子的形成、萌发和侵入。山区雾大露重,光照不足,稻瘟病的发生为害比平原严重。偏施迟施氮肥,不合理的稻田灌溉,均降低水稻抗病能力。

水稻稻瘟病防治措施:

1、选用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种植,这是基础措施。

2、合理施肥、科学管水。合理施氮,增施磷、钾肥,田间浅水勤灌,适时适度晒田,增强水稻抗性。

3、出现叶瘟病斑,及时用药防治。


防治稻瘟病防治措施:

稻瘟病从侵染到发病叶瘟需要5-7天左右、穗颈瘟需要10-14天左右,防治稻瘟病必须要防重于治,穗颈瘟一旦发病几乎无药可治。防治穗颈瘟的最佳时期是水稻破口期和水稻齐穗期2次用药。 

(1)在水稻破口期和水稻齐穗期,可以抓住这两个时期是防治稻瘟病的关键。如果出现连续阴雨高温高湿天气,稻瘟病可能爆发流行,最好在第二次喷药7-10天后,每亩再喷施100毫升稻瘟灵防治1次。

(2)亩用40%稻瘟灵100毫升+75%三环唑60-80克+富尔农易施33克+有机硅10-20克兑水8-12公斤喷雾。 

(3)亩用40%稻瘟灵100-120克+75%三环唑40克+25%吡唑醚菌酯20克兑水8-10公斤细雾喷雾;发病中心着重喷雾,7天后再用药巩固一次。

(4)亩用40%稻瘟灵100-120克+2%春雷霉素100毫升+富尔农易施33克喷雾防治,发病风险高的10天左右再防治一次。

(5)每亩用75%三环唑60-80克+25%咪鲜胺80-100毫升


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地址: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(杭州)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-13楼
电话:13388425012(南区) 15325881717(北区)
传真:0571-86059660 86823529
关注我们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: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
了解更多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