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筋草别名蟋蟀草、油葫芦草,是田间的恶性杂草之一,对农作物的危害较为严重,需要及时防治,本页面就以牛筋草图片、形态特征、防治方法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,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控害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,保障农作物安全生长。
牛筋草分布为害:禾本科,穇属 ,一年生草本植物。习见于旷野荒芜的地方。分布全国各地。秋旱作物田为害较重的恶性杂草,棉花和果、桑园为害较重。
牛筋草形态特征:高15~90厘米。须根细而密。秆丛生,直立或基部膝曲。叶片扁平或卷折,长达15厘米,宽3~5毫米,无毛或表面具疣状柔毛;叶鞘压扁,具脊,无毛或疏生疣毛,口部有时具柔毛;叶舌长约1毫米。穗状花序,长3~10厘米,宽3~5毫米,常为数个呈指状排列(罕为2个)于茎顶端;小穗有花3~6朵,长4~7毫米,宽2~3毫米;颖披针形,第1颖长1.5~2毫米,第2颖长2~3毫米;第1外稃长3~3.5毫米,脊上具狭翼;种子矩圆形,近三角形,长约1.5毫米,有明显的波状皱纹。花果期6~10月。
牛筋草发生特点:生长于荒芜之地、田间、路旁。苗期4-5,花果期6—10月。上海一带于4月中下旬出苗,5月上、中旬进入发生高峰,6—8月发生少,部分种子1年内可生2代。秋季成熟的种子在土壤中休眠3个多月,在o一1cm土中发芽率高,深3cm以上不发芽。发芽需在20一40℃变温条件下有光照。恒温条件下发芽率低,无光发芽不良。
牛筋草防治方法:可将草铵膦和烯草酮结合起来,这样毒性加强对根除牛筋草也有很大的效果。
南区电话
北区电话
微信(南)
微信(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