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病虫害图库 > 虫害虫害
甘薯茎螟

来源:http://www.zhibao17.com/ 更新时间:2024-04-23 阅览4073次

      甘薯茎螟甘薯茎螟是严重威胁甘薯产量和品质的一类害虫,在我国分布较广,危害较大,为了让大家更全面的了解甘薯茎螟,本页面主要展示甘薯茎螟图片、形态特征、危害特征以及防治措施,望大家有所参考。

      甘薯茎螟别名:红薯蠹野螟、红薯蠹蛾、红薯藤头虫。

      甘薯茎螟分布为害:甘薯茎螟为鳞翅目,螟蛾科害虫,主要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省区。

      甘薯茎螟发生规律:
      1、甘薯茎螟在福建、广东1年发生4~5代。
      2、甘薯茎螟在福建同安以部分第4代和第5代幼虫在冬薯(苗)的薯蔓虫瘿内与薯块中越冬。
      3、甘薯茎螟的发生与红薯品种、栽插期及栽培制度有密切关系。据广东调查,凡春薯于3月前栽插的受害最重,4月中旬前栽插的次之,4月下旬以后栽插的最轻。秋薯则以7月中旬前栽插的比7月下旬栽插的受害为重。冬薯一般受害轻。红薯茎螟属寡食性害虫,实行大面积轮作有明显抑制其发生为害的效果。如玉米、水稻与红薯轮作,可明显地减轻其为害。此外,凡茎蔓粗大、组织柔嫩的品种,如杂交18、禺北白等易受此虫为害,而茎蔓坚实的品种,如面粉薯、白心鸡爪薯等则受害甚轻;一般旱地薯比水田薯受害重,黏土田又比砂质田的甘薯受害重。
      4、甘薯茎螟的天敌有捕食其幼虫、蛹的红蚂蚁;捕食其幼虫的黄缘青步甲、黄斑青步甲;寄生其蛹的无斑黑点瘤姬蜂、螟黑点姬蜂等。
      5、甘薯茎螟各代成虫的盛发期:第1代于5月上中旬;第2代于7月中旬;第3代于8月中下旬;第4代于9月中下旬;第5代于11月下旬。成虫白天静伏在田间茎叶或杂草荫蔽处,受惊动即作短距离飞行。夜出活动,趋光性弱。成虫寿命,一般雄虫比雌虫短,为3~10天,长达16~17天。多于19~23时羽化,当晚交配,第2天开始产卵,以羽化后第2天至第5天产卵最多,占总产卵量的64.6%~99.4%。卵多散产在叶芽、叶柄或幼嫩的茎蔓上。~雌~生产卵70~80粒,多达237~487粒。幼虫孵化后在茎叶上爬行或吐丝下坠随风飘移。多从叶腋处蛀入茎内为害,后转入主茎或较粗茎蔓内取食。薯蔓受刺激后,形成中空膨大的虫瘿。一条茎蔓大多只有1个瘿,少数钻入薯块中为害。老熟幼虫先在虫瘿上咬~羽化孔,孔口由半透明的薄丝膜封住而后结~薄丝茧匿居其中化蛹。化蛹位置多在羽化孔下方2~8厘米处。

      甘薯茎螟为害特征:
      1、成虫:成虫体长13~17毫米,翅展30~40毫米。头部淡红褐色,体翅银灰色,腹部背面有成对的浅黄褐斑,末端5节两侧均有1丛毛簇,向外突出。前翅基部至中脉以下有不规则的红褐色斑纹,中室中央及末端有白色透明的1大2小斑纹,二者之间有1红褐色斑点,近外缘处有2条黄褐色波状横线,缘毛白色;后翅基部、臀角与顶角有不规则的红褐色斑,中室端脉斑不规则,褐色,有黑边与内缘连接,翅外缘有2条不规则的弯曲褐色条纹,臀角及顶角和缘线有深褐色波状线条,缘毛白色。
      2、卵:卵扁椭圆形,长约1毫米,初产时为淡绿色,后渐呈淡黄褐色,于孵化前1~2天卵表面出现紫色斑点。
      3、幼虫:幼虫初孵化时,头部黑色,2龄以后为黄褐色,末龄幼虫体长26~30毫米,头部红褐色,胸腹部黄褐色略带紫色。从第2节以后各节均有12个隆起的***,其中在背面有4个,呈梯形排列,两侧气孔周围各有4个。
      4、蛹:蛹体长15~16毫米,初化蛹时为淡黄色,后呈红褐色。头部突出,翅芽达第6腹节末端,胸背中央纵隆起,腹部末端钝圆,有细钩状毛8根。
幼虫蛀入薯茎食害,造成中空膨大的虫瘿,常导致薯蔓折断而妨碍养分输导,影响甘薯的正常生长与结薯。

      甘薯茎螟防治方法:
      (1)农业防治:①清洁田园及时处理残株遗薯以消灭越冬虫源。②实行大面积轮作以切断其食料来源,可有效地抑制其发生为害。③选用抗虫品种,用基部分枝性强的高产抗螟品种。
      (2)生物防治:于幼虫发生期,在薯田释放红蚂蚁防治,对此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。

更新时间:2024-04-23

©2022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.
联系电话:0571-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  全国售后服务专线:400-672-1817
地址: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中国(杭州)智慧信息产业园3号楼11-13楼  安全联盟

免费咨询

  • 在线客服: QQ
  • 南:13388425012
  • 微信客服
  • 北:15325881717
  • 微信客服
备案号:浙ICP备09083614号

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40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