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咨询热线:13388425012(南区)15325881717(北区)
病虫害图库

油菜白锈病|图片|特征|防治方法

发布时间:2024-12-05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167

油菜白锈病症状:我国西南、江苏、浙江、上海油菜区发生严重。叶、茎、角果均可受害。叶片染病 在叶面上可见浅绿色小点,后渐变黄呈圆形病斑,叶背面病斑处长出白色漆状疱状物。花梗染病 顶部肿大弯曲,呈“龙头”状,花瓣肥厚变绿,不能结实。茎、枝、花梗、花器、角果等染病部位均可长出白色漆状疱状物,且多呈长条形或短条状。系统侵染时产生龙头拐症状,不同于油菜霜霉病。但在油菜花梗上可见霜霉菌二次侵染,即在白锈菌孢子囊堆里可见到霜霉菌,这是在竞争营养。

1.jpg

油菜白锈病病原:病原为白锈菌 Albugo candida (Pers.) Kuntze ,属鞭毛菌亚门真菌。

油菜白锈病发病规律: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中或混在种子中越夏,据试验每克油菜种子中有卵孢子6-41个,多者高达1500个,把卵孢混入油菜种子中播种,发病率大幅度提高,且多引起系统侵染,产生龙头拐症状。越夏的卵孢子萌发产出孢子囊,释放出游动孢子侵染油菜引致初侵染。在被侵染的幼苗上形成孢子囊堆进行再侵染。冬季则以菌丝和孢子囊堆在病叶上越冬,翌年春季气温升高,孢子囊借气流传播,遇有水湿条件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萌发侵染油菜叶、花梗、花及角果进行再侵染,油菜成熟时又产生卵孢子在病部或混入种子中越夏。白锈菌产生孢子囊适温8-10℃,萌发适温7-13℃,低于0℃或高于25℃一般不萌发,湿度要求95%-100%。潜育期约12天,一般19-22天。病斑显症至散出孢子囊约5天。气温10℃时孢子囊需经7天破裂,18-20℃只需5天。生产上气温18-20℃,连续降雨2-3天孢子囊破裂达到高峰。云南在4-6片真叶的10月中旬-11月下旬及抽薹至盛花期出现2个高峰期。上海2-4月降雨量大雨日多发病重。

2.jpg

油菜白锈病防治措施: (1)选用抗白锈病的油菜品种 如国庆25、东辐1号、小塔、加拿大1号、蓉油3号、江盐1号、加拿大3号、花叶油菜、云油31号、宁油1号、新油9号、亚油1号、茨油1号等。

(2)发病初期喷洒50%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-500倍液、40%多·硫悬浮剂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、5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50%混杀硫悬浮剂600倍液,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要改用65%甲霉威或50%多·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50-60L,隔15天左右1次,共防2-3次。


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地址: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(杭州)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-13楼
电话:13388425012(南区) 15325881717(北区)
传真:0571-86059660 86823529
关注我们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: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
了解更多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