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咨询热线:13388425012(南区)15325881717(北区)
病虫害图库

稻蓟马|图片|特征|防治方法

发布时间:2024-12-06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66

稻蓟马是典型的水稻早期害虫,具有趋嫩绿、隐蔽的特性,对水稻危害严重,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控稻蓟马,为此,本文针对稻蓟马图片、特征、发生规律、防治方法等信息做了详细介绍,希望能对大家的控害工作起到帮助!

稻蓟马分布为害:昆虫名,为缨翅目,蓟马科。北起黑龙江、内蒙古自治区、南至广东、广西和云南,东自台湾及各省,西达四川、贵州均有发生。寄主于 水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粟、高粱、蚕豆、葱、烟草、甘蔗等。

1.jpg

稻蓟马发生规律:稻蓟马世代历期短,在23~25℃时,完成一代只需15~18天。在广东一年发生15代以上,田间世代重叠,主要以成虫在游草或其他禾本科杂草心叶内越冬。稻蓟马是典型的水稻早期害虫,具有趋嫩绿、隐蔽的特性。水稻的生育前期,即秧苗期及本田分蘖期的虫口密度最高,受害最重。尤其3叶期至7叶期是稻蓟马为害水稻的盛期。水稻圆秆拔节后,虫口密度显著下降。雌虫有趋嫩绿秧苗产卵的习性:早秧2叶期见卵,3~5叶期着卵多;晚秧3~5叶期着卵多,6叶期后则少。本田的分蘖期比圆秆期的虫口大几倍。成、若虫都怕光,多隐匿于水稻心叶或卷叶内吸食。为害穗部的蓟马,因食害颖壳内壁或子房,影响结实,造成颖壳变褐或成秕谷。年中夏秋两季,在早、晚稻后期稻秆落黄、稻叶组织粗老之际,大部分害虫急忙转移到田边幼嫩的游草等禾本科植物上,秋后以成虫、卵、若虫等各个虫态在再生稻、游草等禾本科植物上越冬。无明显的滞育现象,在冬暖年份,尚能继续取食、发育和繁殖,不过发育速度较为缓慢。

稻蓟马为害特征:主要为害水稻,尤以水稻秧苗和分蘖期受害最重。并能危害小麦、玉米、高粱、甘蔗、葱和烟草等作物,而游草、稗草、看麦娘是它的重要中间寄主。成虫及若虫以锉吸式口器锉破水稻叶面成微细黄白色伤斑,由叶尖开始,渐至全叶卷缩枯黄。抽穗扬花期集中为害嫩穗,造成秕谷。

2012924133920737.jpg

稻蓟马防治措施:(1)农业防治

调整种植制度,尽量避免水稻早、中、晚混栽,相对集中播种期和栽秧期,以减少稻蓟马的繁殖桥梁田和辗转为害的机会。合理施肥,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,适期适量追施返青肥,促使秧苗正常生长,减轻为害。防止乱施肥。

(2)化学防治

防治时期:依据稻蓟马的发生为害规律,遭受稻蓟马的为害时期,一是秧苗四、五叶期用药一次,二是本田稻苗返青期。这两个时期应是保护的重点。即在秧田秧苗四、五叶期用药一次,第二次在秧苗移栽前2-3天用药。

(3)物理防治:依据稻蓟马的趋色性,可使用粘虫板防治。


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地址: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(杭州)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-13楼
电话:13388425012(南区) 15325881717(北区)
传真:0571-86059660 86823529
关注我们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: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
了解更多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