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咨询热线:13388425012(南区)15325881717(北区)
病虫害图库

褐边绿刺蛾|图片|特征|防治方法

发布时间:2024-12-06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199

褐边绿刺蛾是苹果、梨、桃、李、杏、梅、樱桃、枣、柿等果树上常见的虫害之一,在国内各地几乎均有发生。本文将从褐边绿刺蛾的图片、发生规律、危害特征、防治方法等方面做出详细介绍,希望能对防治控害工作起到一定帮助。

褐边绿刺蛾介绍:

英文名:Green cochlid 异名绿刺蛾、青刺蛾、褐缘绿刺蛾、四点刺蛾、曲纹绿刺蛾、洋辣子。鳞翅目刺蛾科,为害苹果、梨、柑橘、桃、李、杏、樱桃、海棠、梅、枣、山楂、枇杷、核桃、柿、石榴、榆等50多种植物。

褐边绿刺蛾分布为害:

低龄幼虫取食下表皮和叶肉,留下上表皮,叶片上呈现不规则黄色斑块;大龄幼虫食叶,呈现平直的缺刻。

褐边绿刺蛾为害特点:

幼虫取食叶片。低龄幼虫取食叶肉,仅留表皮,老龄时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,有时仅留叶柄,严重影响树势。

1.jpg

褐边绿刺蛾发生规律:

(1)世代。北方每年发生1代,河南和长江下游2代,江西3代。(2)越冬。以前蛹于茧内越冬,结茧场所于干基浅土层或枝干上。(3)时期。1代区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,6月上中旬至7月中旬成虫发生期,幼虫发生期6月下旬至9月,8月为害最重,8月下旬至9月下旬陆续老熟多入土结茧越冬。2代区4月下旬开始化蛹,越冬代成虫5月中旬始见,第1代幼虫6~7月份发生,第1代成虫8月中下旬出现;第2代幼虫8月下旬至10月中旬发生。10月上旬陆续老熟于枝干上或入土结茧越冬。


褐边绿刺蛾形态特征:

成虫体长15~16mm,翅展约36mm。触角棕色,雄栉齿状,雌丝状。头和胸部绿色,复眼黑色,雌虫触角褐色,丝状,雄虫触角基部2/3为短羽毛状。胸部中央有1条暗褐色背线。前翅大部分绿色,基部暗褐色,外缘部灰黄色,其上散布暗紫色鳞片,内缘线和翅脉暗紫色,外缘线暗褐色。腹部和后翅灰黄色。卵扁椭圆形,长1.5mm,初产时乳白色,渐变为黄绿至淡黄色,数粒排列成块状。幼虫末龄体长约25mm,略呈长方形,圆柱状。初孵化时黄色,长大后变为绿色。头黄色,甚小,常缩在前胸内。前胸盾上有2个横列黑斑,腹部背线蓝色。胴部第二至末节每节有4个毛瘤,其上生一丛刚毛,第四节背面的1对毛瘤上各有3~6根红色刺毛,腹部末端的4个毛瘤上生蓝黑色刚毛丛,呈球状;背线绿色,两侧有深蓝色点。腹面浅绿色。胸足小,无腹足,第一至七节腹面中部各有1个扁圆形吸盘。蛹长约15mm,椭圆形,肥大,黄褐色。包被在椭圆形棕色或暗褐色长约16mm,似羊粪状的茧内。


褐边绿刺蛾防治方法:

1. 人工防治:幼虫群集为害期人工捕杀; 2. 黑光灯防治: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; 3. 生物防治:秋冬季摘虫茧,放入纱笼,保护和引放寄生蜂;用每g含孢子100亿的白僵菌粉0.5~1kg,在雨湿条件下防治l~2龄幼虫;紫姬蜂、寄生蝇 4. 药剂防治:幼虫发生期及时喷洒90%晶体敌百虫或80%敌敌畏乳油、50 %马拉硫磷乳油、25 %亚胺硫磷乳油、50%杀螟松乳油、30%乙酰甲胺磷乳油、90%巴丹可湿性粉剂等900~1000倍液。此外还可选用50%辛硫磷乳油1400倍液或10%天王星乳油5000倍液、2.5%鱼藤酮300~400倍液、52.25%农地乐乳油1500~2000倍液。


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地址: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(杭州)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-13楼
电话:13388425012(南区) 15325881717(北区)
传真:0571-86059660 86823529
关注我们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: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
了解更多信息